读苏东坡

读苏东坡

十二月 31, 2018
  • 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  • 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?
  • 且并水村欹侧过,人间何处不巉岩。
  • 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,落红难缀。
  • 相逢一醉是前缘,风雨散、飘然何处。
  • 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  • 万里归来年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
  • 夜阑风静縠纹平,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  • 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。诗酒趁年华。
  • 强染霜髭扶翠袖,莫道狂夫不解狂。狂夫老更狂。
  • 几时归去,作个闲人。对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。
  • 座中客满,惟忧百榼之空。身后名轻,但觉一杯之重。
  • 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  • 当此去,人生底事,来往如梭。待闲看,秋风洛水清波。好在堂前细柳,应念我、莫翦柔柯。

  读苏东坡

  如果问我最喜欢苏轼的哪首诗词,我真的回答不出来,苏轼的诗词文章中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,有豪放的、有婉约的、有婉约中带着豪放的、有豪放中带着婉约的、有写给友人的、有写给妻子的、有和友人对吟的、有怀古的、有述今的……
  之前读过一个苏轼诗词作品合集,有三千多首,可以说苏轼是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。苏轼生性放达、为人率真,其作品更多的是源于对生活、对人生的感悟,及在波折的一生中磨砺出的洒脱情怀。
  这篇文章将主要罗列苏轼一生中不同的阶段的一些诗文,可以从作品风格来看苏轼的心境。

苏轼简介

  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  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和父亲苏洵,弟弟苏辙同在“唐宋八大家”之列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、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、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传世。

生平经历

  • 1037-1056年[1-20岁] 早年时期,成长于家乡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,与子由读书长大。
  • 1056-1057年[20-21岁] 进京应试,作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中进士及第(名列第二),作《南行集》。
  • 1057-1059年[21-23岁] 回乡守母孝。
  • 1060-1061年[24-25岁] 在京。
  • 1061-1065年[25-29岁] 出任凤翔府判官。
  • 1065-1066年[29-30岁] 在京。
  • 1066-1069年[30-33岁] 回乡守父孝,王安石变法开始。
  • 1070-1071年[34-35岁] 在京,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而遭排挤,请求出京任职。
  • 1071-1074年[35-38岁] 出任杭州通判,作《钱塘集》。
  • 1074-1077年[38-41岁] 任密州(山东诸城)知州,作《超然集》。
  • 1077-1079年[41-43岁] 任徐州知州,作《黄楼集》。
  • 1079年[43岁] 被调为湖州(浙江)知州,因上《湖州谢表》被新党利用,被逮捕入狱,即“乌台诗案”,后被贬为黄州(今湖北黄冈)团练副使。
  • 1080-1084年[44-48岁] 寄居黄州东坡,自称“东坡居士”,苏东坡即由此而来。期间多次游赤壁并留下千古名篇,苏轼心境也在此地升华。
  • 1084-1085年[48-49岁] 居于常州(江苏),作《毗陵集》,神宗驾崩。
  • 1085-1089年[49-53岁] 哲宗即位,旧党执政,苏轼重新入京朝,升至翰林学士,作《兰台集》,后又因抨击旧党而不见容于朝,再度自求外调。
  • 1089-1091年[53-55岁] 任龙图阁学士、知杭州,杭州西湖上筑建苏堤。
  • 1091-1094年[55-58岁] 短暂回朝后再次被贬,又先后出任颍州知州(安徽,期间于颍州西湖上筑堤)、扬州(江苏)知州、定州(河北)知州。
  • 1094-1097年[58-61岁] 被贬岭南惠州(广东惠阳),疏浚惠州西湖筑堤。
  • 1097-1100年[61-64岁] 被放逐海南岛儋州,作《海外集》。
  • 1100-1101年[64-65岁] 徽宗即位,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、舒州团练副使、永州安置,又复任朝奉郎。北归途中,1101年8月24日于常州(江苏)逝世。高宗即位后,追赠苏轼为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本文将苏轼的一些作品分为7个时期罗列:早年前期入朝变法时期被贬黄州再次入朝出任知州流放海外
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里将苏轼生平分为四个阶段,童年与青年时期(1036-1061年)、壮年时期(1062-1079年)、老练时期(1080-1093年)、流放岁月(1094-1101年)。“乌台诗案”是苏轼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,贬居黄州时,苏轼有很多有意境的名作。

 

1.早年(1037-1056年)

童年的苏轼,与弟苏辙在家读书,少年时期未有名作流传。苏辙,是和苏轼毕生关系非常密切的,苏轼写过一首诗“我少知子由,天资和且清。岂独为吾弟,更是贤友生。”子由在兄长的墓志铭上说:“我初从公,赖以有知。抚我则兄,诲我则师。”

 

2.前期入朝(1056-1069年)

嘉佑元年(1056年)闰三月。苏轼时年21岁。自蜀赴京道关中,经洛阳时苏轼怀念妻子王弗所作。

一斛珠

洛城春晚,垂杨乱掩红楼半,小池轻浪纹如篆。独下花前,曾醉离歌宴。
自惜风流云雨散,关山有限情无限,待君重见寻芳伴。为说相思,目断西楼燕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二月作:

南乡子·集句

何处倚阑干,弦管高楼月正圆。胡蝶梦中家万里,依然,老去愁来强自宽。
明镜借红颜,须著人间比梦间。蜡烛半笼金翡翠,更阑,绣被焚香独自眠。

苏轼早年时期作品,具体日期不详:

沁园春

情若连环,恨如流水,甚时是休。也不须惊怪,沈郎易瘦;也不须惊怪,潘鬓先愁。总是难禁,许多魔难,奈好事教人不自由。空追想,念前欢杳杳,后会悠悠。
凝眸,悔上层楼,谩惹起新愁压旧愁。向彩笺写遍,相思字了,重重封卷,密寄书邮。料到伊行,时时开看,一看一回和泪收。须知道,恁这般病染,两处心头。

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年)应礼部试而写的文章(类似于今天的高考作文)。

刑赏忠厚之至论

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、康之际,何其爱民之深,忧民之切,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。有一善,从而赏之,又从而咏歌嗟叹之,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。有一不善,从而罚之,又从而哀矜惩创之,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。故其吁俞之声,欢忻惨戚,见于虞、夏、商、周之书。成、康既没,穆王立,而周道始衰,然犹命其臣吕侯,而告之以祥刑。其言忧而不伤,威而不怒,慈爱而能断,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,故孔子犹有取焉。
《传》曰:“赏疑从与,所以广恩也;罚疑从去,所以慎刑也。当尧之时,皋陶为士。将杀人,皋陶曰“杀之”三,尧曰“宥之”三。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,而乐尧用刑之宽。四岳曰“鲧可用”,尧曰“不可,鲧方命圮族”,既而曰“试之”。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,而从四岳之用鲧也?然则圣人之意,盖亦可见矣。
《书》曰:“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。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”呜呼,尽之矣。可以赏,可以无赏,赏之过乎仁;可以罚,可以无罚,罚之过乎义。过乎仁,不失为君子;过乎义,则流而入于忍人。故仁可过也,义不可过也。古者赏不以爵禄,刑不以刀锯。赏之以爵禄,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,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。刑之以刀锯,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,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。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,而爵禄不足以劝也;知天下之恶不胜刑,而刀锯不足以裁也。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,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,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。故曰:忠厚之至也。
《诗》曰:“君子如祉,乱庶遄已。君子如怒,乱庶遄沮。”夫君子之已乱,岂有异术哉?时其喜怒,而无失乎仁而已矣。《春秋》之义,立法贵严,而责人贵宽。因其褒贬之义,以制赏罚,亦忠厚之至也。

宋仁宗嘉佑五年(1060),苏轼被任命为河南福昌县今河南伊阳西主簿属正九品。苏轼未赴任,经欧阳修、杨畋等推荐,寓居怀远驿,精心准备制科考试。试前,苏轼上杨畋、富弼等人二十五篇《进策》、二十五篇《进论》,《留侯论》就是《进论》中的一篇。

留侯论

古之所谓豪杰之士,必有过人之节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
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。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,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;而世不察,以为鬼物,亦已过矣。且其意不在书。当韩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。其平居无罪夷灭者,不可胜数。虽有贲、育,无所复施。夫持法太急者,其锋不可犯,而其势未可乘。子房不忍忿忿之心,以匹夫之力,而逞于一击之间;当此之时,子房之不死者,其间不能容发,盖亦已危矣。千金之子,不死于盗贼,何者?其身之可爱,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。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,而特出于荆轲、聂政之计,以侥幸于不死,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。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。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后可以就大事,故曰:“孺子可教也。”
楚庄王伐郑,郑伯肉袒牵羊以逆;庄王曰:“其君能下人,必能信用其民矣。”遂舍之。勾践之困于会稽,而归臣妾于吴者,三年而不倦。且夫有报人之志,而不能下人者,是匹夫之刚也。夫老人者,以为子房才有余,而忧其度量之不足,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,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。何则?非有生平之素,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,而命以仆妾之役,油然而不怪者,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,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。
观夫高祖之所以胜,而项籍之所以败者,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。项籍唯不能忍,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;高祖忍之,养其全锋而待其弊,此子房教之也。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,高祖发怒,见于词色。由此观之,犹有刚强不忍之气,非子房其谁全之?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,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,不称其志气。呜呼!此其所以为子房欤!

嘉祐七年(1062),苏轼在风翔时作《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序》:
予既至岐下,逾月,于其廨宇之北隙地为亭。亭前为横池,长三丈。池上为短桥,属之堂。分堂之北厦为轩窗曲槛,俯瞰池上。出堂而南为过廊,以属之厅。廊之两旁各为一小池,皆引汧水种莲养鱼于其中。池边有桃、李、杏、梨、枣、樱桃、石榴、樗、槐、松、桧、柳三十馀株,又以斗酒易牡丹一丛于亭之北。子由以诗见寄;次韵和答,凡二十一首。

次韵子由岐下诗·柳

今年手自栽,问我何年去。
他年我复来,摇落伤人意。

次韵子由岐下诗·石榴

风流意不尽,独自送残芳。
色作裙腰染,名随酒盏狂。

次韵子由岐下诗·轩窗

东邻多白杨,夜作雨声急。
窗下独无眠,秋虫见灯入。

嘉祐八年(1063年)二月。苏轼时年28岁。这个时候,苏轼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。赴任途中,过宝鸡,重游终南山。其弟苏辙闻之,寄《闻子瞻重游终南山》诗,苏轼次韵,并作这首词寄给他。

减字木兰花

莺初解语,最是一年春好处。微雨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休辞醉倒,花不看开人易老。莫待春回,颠倒红英间绿苔。

治平三年(1066)春。是时,东坡在京师直史馆。治平二年五月王弗逝世,六月殡京城西。第二年春,东坡迎春景而春情动,思念妻子,作此词以怀念之:

浣溪沙

风压轻云贴水飞,乍晴池馆燕争泥,沈郎多病不胜衣。
沙上未闻鸿雁信,竹间时听鹧鸪啼,此情惟有落花知。

 

3.变法期间(1070-1079年)

熙宁四年(1070)赴杭州通判任时经过镇江金山寺所作(此试前后互逆):

题金山寺

潮随暗浪雪山倾,远浦渔舟钓月明。
桥对寺门松径小,槛当泉眼石波清。
迢迢绿树江天晓,霭霭红霞海日睛。
遥望四边云接水,碧峰千点数鸿轻。
轻鸿数点千峰碧,水接云边四望遥。
晴日海霞红霭霭,晓天江树绿迢迢。
清波石眼泉当槛,小径松门寺对桥。
明月钓舟渔浦远,倾山雪浪暗随潮。

熙宁六年(1073年)正、二月间,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作:

饮湖上初晴后雨
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
熙宁七年(1074)正月,是东坡接到妻子王润之的来信之后所作。

减字木兰花·得书

晓来风细,不会鹊声来报喜。却羡寒梅,先觉春风一夜来。
香笺一纸,写尽回文机上意。欲卷重开,读遍千回与万回。

熙宁七年(1074)三月,苏轼正自京口还钱塘,在京口得乡书,即赋此词以抒怀:

点绛唇

红杏飘香,柳含烟翠拖轻缕。水边朱户,尽卷黄昏雨。
烛影摇风,一枕伤春绪。归不去,凤楼何处,芳草迷归路。

熙宁七年(1074)三月底、四月初,苏轼时任杭州通判,因赈济灾民而去润州(今江苏镇江),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,他写下了这首词。

少年游·润州作代人寄远

去年相送,馀杭门外,飞雪似杨花。今年春尽,杨花似雪,犹不见还家。
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窗纱。恰似姮娥怜双燕,分明照、画梁斜。

熙宁七年(1074年)暮春,苏轼在常润道中。该词是苏轼回忆起同友人陈襄,在寒食节出游西湖的情景所作。

桃源忆故人·暮春

华胥梦断人何处,听得莺啼红树。几点蔷薇香雨,寂寞闲庭户。
暖风不解留花住,片片著人无数。楼上望春归去,芳草迷归路。

熙宁七年(1074年),苏轼和陈令举坐船游玩,喝酒畅谈,作:

鹊桥仙·七夕

缑山仙子,高清云渺,不学痴牛騃女。凤箫声断月明中,举手谢时人欲去。
客槎曾犯,银河波浪,尚带天风海雨。相逢一醉是前缘,风雨散、飘然何处?

熙宁七年(1074年)十月。熙宁四年(1071年),苏轼自请外放,被任命为杭州通判。离开京城时,杨元素曾为其送行。熙宁七年(1074年)七月,杨元素也被外迁到杭州做太守,成了苏轼的上司。同年十月,苏轼转任密州太守,杨元素被召回朝廷。两人同行至京口分手,苏轼作此词以送。

醉落魄·席上呈元素

分携如昨,人生到处萍飘泊。偶然相聚还离索,多病多愁,须信从来错。
尊前一笑休辞却,天涯同是伤沦落。故山犹负平生约,西望峨嵋,长羡归飞鹤。

熙宁七年(1074年)十一月十五日,苏轼在赴任密州太守的路途中,到达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),海州陈太守在景疏楼为其接风。三个月前,苏轼的好友、原海州太守孙巨源离任时,亦曾在这里与群僚告别。十月十五,巨源已到汴京履新,苏轼便于席上作此词寄之,以表思念之情。
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,坐别于景疏楼上。既而与余会于润州,至楚州乃别。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,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,作此词以寄巨源。

永遇乐

长忆别时,景疏楼上,明月如水。美酒清歌,留连不住,月随人千里。别来三度,孤光又满,冷落共谁同醉。卷珠帘,凄然顾影,共伊到明无寐。
今朝有客,来从淮上,能道使君深意。凭仗清淮,分明到海,中有相思泪。而今何在,西垣清禁,夜永露华侵被。此时看,回廊晓月,也应暗记。

熙宁八年(1075年)正月二十日,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时,怀念亡妻作:

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
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
公元1075年(神宗熙宁八年),作者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知州作:

江城子·密州出猎

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
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?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

1074年秋苏轼知密州,1075年八月修葺城北旧台,并由其弟苏辙题名“超然”,苏轼作《超然台记》:

超然台记

凡物皆有可观。苟有可观,皆有可乐,非必怪奇伟丽者也。
哺糟啜醨皆可以醉;果蔬草木,皆可以饱。推此类也,吾安往而不乐?
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,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。人之所欲无穷,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,美恶之辨战乎中,而去取之择交乎前。则可乐者常少,而可悲者常多。是谓求祸而辞褔。夫求祸而辞福,岂人之情也哉?物有以盖之矣。彼游于物之内,而不游于物之外。物非有大小也,自其内而观之,未有不高且大者也。彼挟其高大以临我,则我常眩乱反复,如隙中之观斗,又焉知胜负之所在。是以美恶横生,而忧乐出焉,可不大哀乎!
余自钱塘移守胶西,释舟楫之安,而服车马之劳;去雕墙之美,而蔽采椽之居;背湖山之观,而适桑麻之野。始至之日,岁比不登,盗贼满野,狱讼充斥;而斋厨索然,日食杞菊。人固疑余之不乐也。处之期年,而貌加丰,发之白者,日以反黑。予既乐其风俗之淳,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。于是治其园圃,洁其庭宇,伐安丘、高密之木,以修补破败,为苟全之计。
而园之北,因城以为台者旧矣,稍葺而新之。时相与登览,放意肆志焉。南望马耳、常山,出没隐见,若近若远,庶几有隐君子乎!而其东则庐山,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。西望穆陵,隐然如城郭,师尚父、齐桓公之遗烈,犹有存者。北俯潍水,慨然太息,思淮阴之功,而吊其不终。台高而安,深而明,夏凉而冬温。雨雪之朝,风月之夕,予未尝不在,客未尝不从。撷园蔬,取池鱼,酿秫酒,瀹脱粟而食之,曰:“乐哉游乎!
方是时,予弟子由,适在济南,闻而赋之,且名其台曰“超然”,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,盖游于物之外也。

1076年暮春,苏轼登超然台,眺望春色烟雨,触动乡思,写下了此词:

望江南·超然台作

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烟雨暗千家。
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。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。诗酒趁年华。

公元1076年(熙宁九年)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: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
水调歌头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公元1078年(元丰元年)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作:
彭城夜宿燕子楼,梦盼盼,因作此词。

永遇乐·彭城夜宿燕子楼

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景无限。曲港跳鱼,圆荷泻璐,寂寞无人见。紞如三鼓,铿然一叶,黯黯梦云惊断。夜茫茫、重寻无处,觉来小园行遍。
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,望断故园心眼。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?空锁楼中燕。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,但有旧欢新怨。异时对、黄楼夜景,为余浩叹。

元丰二年(1079)任湖州(今属浙江)知府时所作的一首词:

南歌子

雨暗初疑夜,风回便报晴。淡云斜照著山明,细草软沙溪路、马蹄轻。
卯酒醒还困,仙村梦不成。蓝桥何处觅云英?只有多情流水、伴人行。

 

4.被贬黄州期间(1080-1084年)

苏轼于元丰三年(1080年)二月一日到达黄州,这两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:

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

高亭废已久,下有种鱼塘。
暮色千山入,春风百草香。
市桥人寂寂,古寺竹苍苍。
鹳鹤来何处,号鸣满夕阳。

元丰三年(1080年)七月。东坡继配王闰之来黄已近两月。是年七月七日夜,牛郎织女相会。东坡登上邻近临皋亭的朝天门城楼,即景生情,作此词,以示夫妻团圆、永不分离的愿望。

菩萨蛮·新月

画檐初挂弯弯月。孤光未满先忧缺。遥认玉帘钩。天孙梳洗楼。
佳人言语好。不愿求新巧。此恨固应知。愿人无别离。

元丰三年(1080)八月,是时,东坡被贬黄州刚过半年时间,继配王闰之来黄州也只有三个月。夫妻团聚,极不寻常,东坡特别珍惜这一美好时光。在中秋夜见月思圆,见花思春,作本词。

虞美人

持杯遥劝天边月,愿月圆无缺。持杯复更劝花枝,且愿花枝长在、莫离披。
持杯月下花前醉,休问荣枯事。此欢能有几人知,对酒逢花不饮、待何时。

元丰四年(1081年)作。章楶,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。他作有咏杨花的《水龙吟·燕忙莺懒芳残》,原词曰:“燕忙莺懒芳残,正堤上杨花飘坠。轻飞乱舞,点画青林,全无才思。闲趁游丝,静临深院,日长门闭。傍珠帘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风扶起。兰帐玉人睡觉,怪青衣,雪沾琼缀。绣床渐满,香球无数,才圆却碎。时见蜂儿,仰黏轻粉,鱼吞池水。望章台路杳,金鞍游荡,有盈盈泪。”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:“《柳花》词妙绝,使来者何以措词。本不敢继作,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,坐想四子,闭门愁断,故写其意,次韵一首寄云,亦告以不示人也。”

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

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,从教坠。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。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。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莺呼起。
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,落红难缀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。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

1082年(元丰五年)春,与朋友春日出游,风雨忽至,朋友深感狼狈,苏轼却毫不在乎,泰然处之,吟咏自若,缓步而行。

定风波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1082年(元丰五年)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:

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

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,潇潇暮雨子规啼。
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。

元丰五年(1082年)壬戌七月作:

定风波

雨洗娟娟嫩叶光,风吹细细绿筠香。秀色乱侵书帙晚,帘卷,清阴微过酒尊凉。
人画竹身肥拥肿,何用,先生落笔胜萧郎。记得小轩岑寂夜,廊下,月和疏影上东墙。

元丰五年(1082),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,写下了一些诗词及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,后人因称第一篇为《赤壁赋》,第二篇为《后赤壁赋》。

念奴娇·赤壁怀古
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。雄姿英发,羽扇纶巾。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。

赤壁赋

  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
  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于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萧者,倚歌而和之,其声呜呜然: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;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
  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,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曰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。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;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;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况吾与子,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糜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;寄蜉蝣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;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;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
  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于我皆无尽也。而又何羡乎?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。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。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
  客喜而笑,洗盏更酌,肴核既尽,杯盘狼藉。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

后赤壁赋

  是岁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将归于临皋。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。霜露既降,木叶尽脱,人影在地,仰见明月,顾而乐之,行歌相答。已而叹曰:“有客无酒,有酒无肴,月白风清,如此良夜何!”客曰:“今者薄暮,举网得鱼,巨口细鳞,状如松江之鲈。顾安所得酒乎?”归而谋诸妇。妇曰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需。”于是携酒与鱼,复游于赤壁之下。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;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识矣。予乃摄衣而上,履巉岩,披蒙茸,踞虎豹,登虬龙,攀栖鹘之危巢,俯冯夷之幽宫。盖二客不能从焉。划然长啸,草木震动,山鸣谷应,风起水涌。予亦悄然而悲,肃然而恐,凛乎其不可留也。反而登舟,放乎中流,听其所止而休焉。时夜将半,四顾寂寥。适有孤鹤,横江东来。翅如车轮,玄裳缟衣,戛然长鸣,掠予舟而西也。
  须臾客去,予亦就睡。梦一道士,羽衣蹁跹,过临皋之下,揖予而言曰:“赤壁之游乐乎?”问其姓名,俯而不答。“呜呼!噫嘻!我知之矣。畴昔之夜,飞鸣而过我者,非子也邪?”道士顾笑,予亦惊寤。开户视之,不见其处。

1082年(元丰五年)九月作:

临江仙

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,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。夜阑风静縠纹平,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
元丰五年(1082年)岁末,东坡忆与诸友往来临皋雪堂间,途经黄泥坂,大醉于道旁,衣服全被露湿,于是写下这首纪游“行唱”之作:

黄泥坂词

出临皋而东骛兮,并丛祠而北转。走雪堂之陂陀兮,历黄泥之长坂。大江汹以左缭兮,渺云涛之舒卷。草木层累而右附兮,蔚柯丘之囱蒨。余旦往而夕还兮,步徙倚而盘桓。虽信美而不可居兮,苟娱余于一眄。余幼好此奇服兮,袭前人之诡幻。老更变而自哂兮,悟惊俗之来患。释宝璐而被缯絮兮,杂市人而无辨。路悠悠其莫往来兮,守一席而穷年。时游步而远览兮,路穷尽而旋反。朝嬉黄泥之白云兮,暮宿雪堂之青烟。喜鱼鸟之莫余惊兮,幸樵苏之我嫚。初被酒以行歌兮,忽放杖而醉偃。草为茵而块为枕兮,穆华堂之清宴。纷坠露之湿衣兮,升素月之团团。感父老之呼觉兮,恐牛羊之予践。于是蹶然而起,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,迎余往兮饯余归。岁既宴兮草木腓,归来归来兮,黄泥不可以久嬉。

元丰五年(1082)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:

洞仙歌

江南腊尽,早梅花开后,分付新春与垂柳。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,仍更是、骨体清英雅秀。
永丰坊那畔,尽日无人,谁见金丝弄晴昼?断肠是飞絮时,绿叶成阴,无个事、一成消瘦。又莫是东风逐君来,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。

1082年末或1083年初,苏轼于定慧院(今湖北黄岗县东南)作:

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
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
元丰六年(1083)作:

鹧鸪天

林断山明竹隐墙,乱蝉衰草小池塘。翻空白鸟时时见,照水红蕖细细香。
村舍外,古城旁,杖藜徐步转斜阳。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。

元丰六年闰八月(1083年)作《琴诗》:
武昌主簿吴亮君采,携其友人沈君十二琴之说,与高斋先生之铭、空洞之文、太平之颂以示予。予不识沈君,而读其书,乃得其义趣,如见其人,如闻其十二琴之声。予昔从高斋先生游,尝见其宝一琴,无铭无识,不知其何代物也。请以告二子,使从先生求观之此十二琴者,待其琴而后和。元丰六年闰八月。

题沈君琴

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
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
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于承天寺作:

记承天寺夜游
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
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作:

海棠

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一般认为是苏轼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期间作:

渔父四首

渔父饮,谁家去,鱼蟹一时分付。酒无多少醉为期,彼此不论钱数。
渔父醉,蓑衣舞,醉里却寻归路。轻舟短棹任斜横,醒后不知何处。
渔父醒,春江午,梦断落花飞絮。酒醒还醉醉还醒,一笑人间今古。
渔父笑,轻鸥举,漠漠一江风雨。江边骑马是官人,借我孤舟南渡。

南乡子·集句

怅望送春怀。渐老逢春能几回。花满楚城愁远别,伤怀。何况清丝急管催。
吟断望乡台。万里归心独上来。景物登临闲始见,徘徊。一寸相思一寸灰。

十拍子·暮秋

白酒新开九酝,黄花已过重阳。身外徜来都似梦,醉里无何即是乡。东坡日月长。
玉粉旋烹茶乳,金薤新捣橙香。强染霜髭扶翠袖,莫道狂夫不解狂。狂夫老更狂。

元丰七年四月一日(1084年),苏轼将要离开黄州时,面对乡友送别时作:
元丰七年四月一日,余将去黄移汝,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,会仲览自江东来别,遂书以遗之。

满庭芳·归去来兮

归去来兮,吾归何处?万里家在岷峨。百年强半,来日苦无多。坐见黄州再闰,儿童尽楚语吴歌。山中友,鸡豚社酒,相劝老东坡。
云何,当此去,人生底事,来往如梭。待闲看秋风,洛水清波。好在堂前细柳,应念我,莫剪柔柯。仍传语,江南父老,时与晒渔蓑。

元丰七年(1084年)四月,当时苏轼刚刚调离黄州时作。

阮郎归·初夏

绿槐高柳咽新蝉,薰风初入弦。碧纱窗下水沈烟,棋声惊昼眠。
微雨过,小荷翻,榴花开欲然。玉盆纤手弄清泉,琼珠碎却圆。

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由黄州(治所在今湖北黄冈)贬所改迁汝州(治所在今河南临汝) 团练副使,赴汝州时经过九江,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:

题西林壁
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观棋

五老峰前,白鹤遗址。
长松荫庭,风日清美。
我时独游,不逢一士。
谁欤棋者,户外屦[jù]二。
不闻人声,时闻落子。
纹枰坐对,谁究此味。
空钩意钓,岂在鲂鲤。
小儿近道,剥啄信指。
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。
优哉游哉,聊复尔耳。

 

5.再次入朝(1085-1089年)

神宗元丰八年(1085年)在汴京为惠崇所绘的《春江晚景》两幅所写的题画诗:

惠崇春江晚景二首

其一
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其二
两两归鸿欲破群,依依还似北归人。
遥知朔漠多风雪,更待江南半月春。

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“乌台诗案”牵连,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。王巩受贬时,其歌妓柔奴(寓娘)毅然随行到岭南。苏轼元丰八年六月起知登州,十月,以礼部侍郎召还,十二月到京,与王巩会宴,即席创作此词。

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

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应乞与点酥娘。尽道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
万里归来年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,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
 

6.出任杭、颍、扬、定知州(1089-1094年)

此词的写作时间不可确考,从其所表现的强烈退隐愿望来看,应是元祐时期(1086—1093)的作品:

行香子·述怀

清夜无尘,月色如银。酒斟时、须满十分。浮名浮利,虚苦劳神。叹隙中驹,石中火,梦中身。
虽抱文章,开口谁亲。且陶陶、乐尽天真。几时归去,作个闲人。对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。

元祐五年(公元1090年),苏轼知杭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:

赠刘景文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
元祐六年(1091)春苏轼知杭州(今属浙江)时为送别自越州(今浙江绍兴北)徙知瀛洲(治今河北河间)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(穆父)而作。

临江仙·送钱穆父

一别都门三改火,天涯踏尽红尘。依然一笑作春温。无波真古井,有节是秋筠。
惆怅孤帆连夜发,送行淡月微云。尊前不用翠眉颦。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
元祐六年(1091年)三月,是时,苏轼陪福建路转运判官曹辅权在龙山真觉院赏瑞香花,连作三阕《西江月》,这首词便是其中一首。

西江月·坐客见和复次韵

小院朱阑几曲,重城画鼓三通。更看微月转光风。归去香云入梦。
翠袖争浮大白,皂罗半插斜红。灯花零落酒花秾。妙语一时飞动。

参寥是僧道潜的字,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,与苏轼过从甚密,结为莫逆之交。苏轼贬谪黄州时,参寥不远千里赶去,追随他数年。元祐六年(1091年)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,将离杭州赴汴京时,作此词赠予参寥。

八声甘州·寄参廖子

有情风、万里卷潮来,无情送潮归。问钱塘江上,西兴浦口,几度斜晖?不用思量今古,俯仰昔人非。谁似东坡老,白首忘机。
记取西湖西畔,正春山好处,空翠烟霏。算诗人相得,如我与君稀。约他年、东还海道,愿谢公雅志莫相违。西州路,不应回首,为我沾衣。

元祐六年(1091年)闰八月至九月间词人初到颍州太守任上作:

浣溪沙·荷花

四面垂杨十里荷。问云何处最花多。画楼南畔夕阳和。
天气乍凉人寂寞,光阴须得酒消磨。且来花里听笙歌。

元祐七年(1092)二月于颍州作:

满江红·怀子由作

清颍东流,愁目断、孤帆明灭。宦游处、青山白浪、万重千叠。孤负当年林下意,对床夜雨听萧瑟。恨此生、长向别离中,添华发。
一尊酒,黄河侧。无限事,从头说。相看恍如昨,许多年月。衣上旧痕余苦泪,眉间喜气添黄色。便与君、池上觅残春,花如雪。

元祐八年(1093年)作:

七年九月,自广陵召还,复馆於浴室东堂。八年六月,乞会稽,将去,汶公乞诗,乃复用前韵三首

东南此去几时归,倦鸟孤云岂有期。
断送一生消底物,三年光景六篇诗。

 

7.流放海外(1094-1101年)

慈湖夹:在今安徽当涂县北。绍圣元年(1094)六月,苏轼时贬赴英州(今广东英德)途中作:

慈湖夹阻风

卧看落月横千丈,起唤清风得半帆。
且并水村欹侧过,人间何处不巉岩。

绍圣三年(1096年)十一月,是时,东坡61岁。绍圣三年七月十五日,东坡侍妾朝云去世,他作下两首梅花词《西江月》予以悼念,这便是其中一首(此词前后互逆)。

西江月·咏梅

马趁香微路远,沙笼月淡烟斜。渡波清彻映妍华,倒绿枝寒凤挂。
挂凤寒枝绿倒,华妍映彻清波。渡斜烟淡月笼沙,远路微香趁马。

绍圣三年(1096)作于惠州:

食荔枝

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
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
贬居惠州期间,苏轼作《江月五首(并引)》:
岭南气候不常。吾尝云:菊花开时乃重阳,凉天佳月即中秋,不须以日月为断也。今岁九月,残暑方退,既望之后,月出愈迟。予尝夜起登合江楼,或与客游丰湖,入栖禅寺,叩罗浮道院,登逍遥堂,逮晓乃归。杜子美云:四更山吐月,残夜水明楼。此殆古今绝唱也。因其句作五首,仍以“残夜水明楼”为韵。

江月五首

《其一》
一更山吐月,玉塔卧微澜。
正似西湖上,涌金门外看。
冰轮横海阔,香雾入楼寒。
停鞭且莫上,照我一杯残。
《其二》
二更山吐月,幽人方独夜。
可怜人与月,夜夜江楼下。
风枝夕未停。露草不可籍。
归来掩关卧,唧唧虫夜话。
《其三》
三更山吐月,栖鸟亦惊起。
起寻梦中游,清绝正如此。
驱云扫众宿,俯仰迷空水。
幸可饮我牛,不须违洗耳。
《其四》
四更山吐月,皎皎为谁明。
幽人赴我约,坐待玉绳横。
野桥多断板,山寺有微行。
今夕定何夕,梦中游化城。
《其五》
五更山吐月,窗迥室幽幽。
玉钩还挂户,江练却明楼。
星河澹欲晓,鼓角冷知秋。
不眠翻五咏,清切变蛮讴。

公元1097年(绍圣四年)于儋州作:

西江月·中秋和子由

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?夜来风叶已鸣廊。看取眉头鬓上。
酒贱常愁客少,月明多被云妨。中秋谁与共孤光。把盏凄然北望。

《浊醪有妙理赋》系东坡晚年所作,据学者考据大约写于邵圣四年(1097)过海途中。

浊醪[láo]有妙理赋

酒勿嫌浊,人当取醇。失忧心于昨梦,信妙理之凝神。浑盎盎[àng]以无声,始从味入。杳[yǎo]冥冥其似道,径得天真。
伊人之生,以酒为命。常因既醉之适,方识此心之正。稻米无知,岂解穷理?曲糵[niè]有毒,安能发性?
乃知神物之自然,盖与天工而相并。得时行道,我则师齐相之饮醇[chún]。远害全身,我则学徐公之中圣。湛[zhàn]若秋露,穆如春风。疑宿云之解驳[bó],漏朝日之暾[tūn]红。初体粟[sù]之失去,旋眼花之扫空。酷爱孟生,知其中之有趣。犹嫌白老,不颂德而言功。
兀[wù]尔坐忘,浩然天纵。如如不动而体无碍,了了常知而心不用。座中客满,惟忧百榼[kē]之空。身后名轻,但觉一杯之重。今夫明月之珠,不可以襦[rú]。夜光之壁,不可以餔[bū]。刍[chú]豢[huàn]饱我,而不我觉。布帛[bó]燠[yù]我,而我不娱。
惟此君独游万物之表,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。在醉常醒,孰是狂人之药?得意忘味,始知至道之腴[yú]。
又何必一石亦醉,罔[wǎng]闲州闾[lǘ]。五斗解酲[chéng],不问妻妾。结袜庭中,观廷尉之度量。脱靴殿上,夸谪[zhé]仙之敏捷。阳醉逷[tì]地,常陋王式之褊[biǎn]。歌呜仰天,每讥杨恽[yùn]之狭。我欲眠而君且去,有客何嫌?人借而我不闻,其谁敢接?
殊不知人之齐圣,匪昏之如。古者晤[wù]语,必旅之于。独醒者汨[mì]罗之道也,屡[lǚ]舞者高阳之徒欤[yú]!恶[wù]蒋济而射木人,又何狷[juàn]浅?杀王敦而取金印,亦自狂疏。
故我内全其天,外寓于酒。浊者以饮吾仆,清者以酌[zhuó]吾友。吾方耕于渺莽之野,而汲于清冷之渊。以酿此醪,然后举洼樽而属[zhǔ]予口。